揭秘割喉巷:当谣言成为凶器,一个家庭的悲剧上演(8)
2024年03月13日 作者:倪震 来源:鬼友投稿 校园诡事
八
客厅昏暗异常,傅蝶坐在桌前,桌上烛火如豆。
煤气早就被掐断了,水电不知道何时会来何时会停,这种生活她习以为常。
从她记事的那天起,母亲的嗓音便沙哑而阴郁。去幼儿园接送她的时候,母亲总是尽量避免与别人交谈,以至于很多家长都相当纳闷:这个面貌姣好的女性为何如此孤僻?
母亲的孤僻同样体现在家人身上,除了在五岁那年,母亲一时兴起地给她买了个蝴蝶发卡,再也没有赐予她任何礼物。
她把发卡从头上取下,昔日鲜红的塑料壳被紫外线晒成了白色,美丽的蝴蝶变成了平庸的蛾子,她依然宝贵如初。
那时她不了解母亲的苦衷,没来由地感到一种自卑。在一个小朋友好奇地问她的妈妈是不是哑巴时,她爆发了。她张开嘴狠狠地咬住那个多嘴多舌的小家伙,咬破了他的胳膊。
母亲狼狈地不停道歉,回家后破天荒地狠揍了她一顿。
“你和你爸爸一样自私,自私透顶!我叫你们自私!”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母亲流泪。
母亲究竟为何愤怒,这个疑问贯穿了她的童年。两个在邻居面前感情融洽的人,回家关上门后冷淡如路人。
答案的揭晓是在母亲死前的一年,那天是母亲的生日,父亲买了个蛋糕,做了很多菜。她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,满心期待这能够成为父母和好的契机。
她失望了,不仅失望而且充满恐惧。母亲回家后看到满桌的饭菜,疾步走过去掀翻了桌子,对父亲咆哮起来:“你说,你在我生病时做了什么手脚?”
“你疯了?”
“你故意拖着不送我去医院,毁了我的嗓子,怕我成名了抛弃你,是不是?”
“胡说八道!你从哪里听到的谣言?”
两个人扭打成一团,屋子里杂物横飞,她哇哇大哭,无人理睬。从那以后,母亲的怒火成了家常便饭,父亲任凭母亲拳打脚踢也一声不吭,仿佛默认了母亲的指控。
她多么希望父亲怒吼着否定,可父亲瑟缩的表现让她从骨髓里感到寒冷。父亲被流浪汉殴打后,母亲轻蔑地瞥了眼躺在床上呻吟的丈夫,冷冷地说:“别指望我带你去医院。”
矛盾的是,父母在家中打得不可开交,面对邻居却在掩耳盗铃般地尽力掩饰。她不止一次地见到邻居们面对父母的背影,神色各异,窃窃私语。就连小伙伴们也开始疏远和排斥她。
她怨恨父亲,又同情他,这种同情一直维持到父亲对警察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为止。他承认得那么义无反顾,完全没有想到年幼的女儿趴在窗口,泣不成声。
眼泪流出的不仅是哀伤,更多的是心里的热量。从此她的心冷了,死了。
(我为什么会有这种自私而懦弱的父亲!)
忽如其来的敲门声很有节奏,傅蝶低声问:“谁?”
“是我,钱医生。”
“有什么事?”
“想和你谈谈我的新发现,拜托,开门吧,外面太冷了。”
傅蝶推开门,老头儿拎着皮包笔直地站在浓黑的夜色里,白发被风蹂躏得像个鸟窝,鼻尖和眼睛红红的,他揉揉鼻子,苦笑了一下:“能让我进屋么?”
她侧身让开一条路:“我可没钱支付你的出诊费用。”
老头儿找了张椅子坐下,“我是来给你讲故事听的。”
“什么故事让你如此迫不及待?”
“一个年轻的电工整天担心自己触电身亡,工作时总是异常小心。有一次他不慎触碰到了高压线,当场死亡。后来人们发现那根高压线根本没有通电,但这个电工的皮肤却出现了明显的电流灼伤。”
“你觉得我在割喉巷活到现在而没有夭折是个奇迹?”
“我是想谈谈你脑子里的那个坏点。”
傅蝶皱起眉毛,她觉得医生有个通病,对那些无关痛痒的病症穷追不舍,却对很多重症束手无策。
“我觉得没必要,我现在活得好端端的。”她冷淡地说。
“外在越丰富多彩,实质愈恒久不变。”钱一夫喟叹道,“每个人都有坏点,我也不例外。”
“你该不会是发现自己的脑波有了异常,跑来和我切磋病情的吧?”她讥讽地问。
“事情得从你的母亲谈起。”钱一夫无动于衷,“她应该就是坏点的第一个受害者。”
“请你不要用这种总结报告式的语气谈论我母亲。”
“在她去世之前一定发生过什么事。”
“别随意猜测。”
“她是个优秀的歌手,肯定非常珍惜自己的嗓子。我知道她后来因为生病被迫放弃了演唱事业,不过恕我直言,这应该还没有严重到使她精神受到重创的地步,我打听了一下知情人,在她转行后不久和你父亲结婚时,看上去相当幸福。”
傅蝶深深地吸了口气:“你彻底毁了我对你的那一点尊重。”
“和你的生命相比,无足轻重。”
“我的生命并不比母亲的尊严和隐私更重要。”她推开门,“出去。”
钱一夫拎起皮包,取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:“在你撕了它之前不妨看一遍,另外,有空时你可以去和平大街的那条小巷故地重游,或许那里可能发生……一些变化。”
割喉巷 坏点 脑波 谣言 精神压力 复仇 悲剧 同学死亡 邻居 流浪汉 安眠药 蝴蝶发卡
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,如有不妥请告知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。
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,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:ra216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