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鬼事集 > 短篇怪谈 > 浏览文章

蜡烛中的母爱奇迹:科尔与妈妈的感人重逢

2024年07月10日 作者:鬼怪屋 来源:鬼怪屋故事网 短篇怪谈已有17鬼友看过
科尔,一位落魄的自由撰稿人,因家传蜡烛手艺开办家庭作坊。他生活困苦,母亲因病重依赖昂贵药物,家庭开支紧张。一次外出送货,母亲突然离世,留下遗言希望用骨灰制作能映出人影的蜡烛。科尔起初不信,但最终发现蜡烛真的映出了母亲的形象。原来,那篇文章是科尔编造的,他希望以此让母亲解脱。艾黎得知真相后,为了教育科尔,策划了一场戏码,让科尔意识到亲情比物质更重要。最终,母亲没有离开,科尔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。

科尔是个落魄青年,他曾经做过自由撰稿人,但他写的稿子平庸陈旧,大多找不到“婆家”。为了生活,他只得扔下笔重操旧业——开办蜡烛厂。制作蜡烛是科尔家传的手艺,他做的蜡烛既漂亮又耐燃,可由于蜡烛的市场需求量小,所以他的蜡烛厂还只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,工人也只有妻子艾黎一人。科尔的妈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,靠一种很贵的药物维持生命,每天除了看报纸就是躺在床上睡觉,什么也帮不了他们。科尔和艾黎结婚十几年来,家里几乎没添置什么值钱的东西,赚的钱除了最低的生活开销外,全都为妈妈支付了药费。

一天,科尔去外地一个城市送货,赶上风雪在外面耽搁了几天,赶回家时已是半个月之后了。回到家科尔去向妈妈问安,但妈妈的房间里却没有人。一抬头,科尔愣住了:桌上摆放着妈妈的像片,像框上绕着一袭黑纱!

这时,出去买菜的艾黎回来了,她一见科尔就哭起来:“妈妈她、她走了……”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递给科尔。科尔接过一看,竟然是妈妈写给他的遗嘱。

亲爱的孩子:

妈妈是吃安眠药来到天国的,你放心,我“来”时没有丝毫的痛苦。这些年来,是妈妈拖累了你们,拖累了这个家。看着你们生活如此艰难,我早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,但因为对你们的爱使我迟迟下不了决心。前几天,偶然看到晚报上的一篇文章,我才消除了顾虑。文章说,把一个人的骨灰掺进制作蜡烛的原料里,做出的蜡烛便会有灵性,点燃后就能映出这个人的身影来。我死之后,就用我的骨灰做蜡烛试试吧。如果真像报纸上说的那样,这样神奇的蜡烛肯定大有市场,不愁销路。而且你们想妈妈了,只要点上蜡烛,我们就可以见面了。最后,妈妈在天国里祝福你们!

爱你们的妈妈

看完遗嘱,科尔一下子愣在那里,好半天才喃喃地说:“妈妈你好糊涂,这样的狗屁文章你怎么也相信啊。”科尔擦干眼泪,让艾黎找来刊登那篇文章的晚报,他要起诉报社和文章的作者。艾黎说:"算了吧科尔,文章只是个科幻小品,是妈妈误读了。况且文章的署名是‘上帝’,你怎么可能找到上帝呢?"科尔一听泄气了,抱着头蹲在地上。

艾黎看了他一眼,劝道:“科尔,振作起来吧,妈妈之所以这样做,是希望我们的日子好起来。圣诞节就要到了,蜡烛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多,我们就按妈妈的要求试试吧。”说着话,艾黎把妈妈的骨灰盒抱出来。

“你怎么也这样糊涂,这根本是不可能的!”科尔吼叫着从艾黎手里夺过骨灰盒,又郑重地摆放在妈妈的遗像前。

这一天,他们制作的蜡烛比平常少了一倍还多。吃晚饭时,艾黎发现科尔像丢了魂似的,蔫蔫地打不起精神,就问他哪儿不舒服,要不要去看医生。科尔摇摇头没说话,早早吃了点就上床睡了。可艾黎发觉科尔上了床却睡不着,反过来掉过去一直到深夜。

几天后艾黎旧话重提,再次要拿妈妈的骨灰做蜡烛试试。科尔疯了似的把艾黎骂了个狗血喷头。艾黎很不服气:“这是妈妈遗嘱上说的,为什么不能照办呢?”科尔脸色暗下来,喃喃地说:“这遗嘱不算数的,全是让那篇文章蛊惑的。”

这天,科尔送货回来时天已经黑了,但屋里却没有开灯。科尔问艾黎问什么不开灯,艾黎告诉他,可能是保险丝断了。科尔刚要去找工具更换,艾黎喊住了他:“别忙了科尔,点蜡烛不是更有情调吗?”艾黎说着,拿来一支今天新制作的蜡烛递给科尔。科尔把蜡烛点起来,橘黄色的烛光立即洒满了房间。这时,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,烛光里忽然映出妈妈的身影!她有远及近,慢慢地走到烛光近前,冲科尔说:“孩子,你还好吗?”

妈妈的面容还是那样慈祥,声音还是那样温柔,但科尔却早已吓得魂飞魄散,他战战兢兢答应着,转身问艾黎是怎么回事。艾黎兴奋地告诉他:“这是我按照妈妈的遗嘱做出的蜡烛,没想到还真有这么神奇。科尔,这样的蜡烛肯定不愁销路,我们要发财了!”

科尔听到这里,忽然“扑通”一声跪下了,冲着烛光里妈妈的身影磕起了响头:"妈妈,儿子对不起你啊,那篇文章其实是我写的,所谓‘骨灰做蜡烛能映出人影’都是我编造出来的,我好糊涂啊!妈妈你惩罚我吧……"

科尔见别人都生活的舒舒坦坦,他的日子却让妈妈拖累的穷困潦倒,吃了上顿愁下顿,于是他发挥自己善于编造希奇文章的特长,炮制了一篇所谓“用人的骨灰制作蜡烛能映出人影”的稿子投给晚报发表。妈妈有读报的习惯,同时科尔也知道,妈妈最希望他和艾黎能过上富裕、幸福的生活,并经常自责是她的病拖累了他们。科尔把登有他那篇文章的报纸悄悄放在妈妈床头,就上外地送货了,他希望妈妈看了那篇文章能自己顺利地‘走’向天国。现在,妈妈果然按照他的安排去了天国。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用妈妈骨灰做出的蜡烛,还真的映出了妈妈的身影,他编造的文章竟然应验了!

科尔正在胡思乱想,忽然,艾黎“啪”的一声打开了电灯,强烈的灯光把烛光驱赶得几乎看不见了。科尔抬起头,发现妈妈转身要离开,他急忙跪爬了几步,紧紧抱住了妈妈的腿,说:“妈妈,你不能走,就让儿子再多看你几眼吧!”

妈妈眼里溢出泪水,她停下脚步,低头对科尔说:“孩子,妈妈也不想走。可是妈妈留下来,会拖累你的生活啊。”科尔早已泣不成声:“妈妈,再富有华贵的生活,也比不上你在儿子身边好。妈妈,你就留下来吧。”

妈妈擦了擦眼泪,伸手拉起科尔:“孩子,既然这样,妈妈就不走了。”

“妈妈,您真的不走了吗?”科尔兴奋地像个孩子,在地上又蹦又跳,还拿起妈妈的手打自己的嘴巴。妈妈拦住他,把科尔拥进怀里。

其实,妈妈本来就没有‘走’。妈妈看了那篇文章服下安眠药不久,就被艾黎发现了,艾黎迅速叫救护车把她送到医院,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。艾黎得知妈妈是看了那篇署名“上帝”的文章才产生自杀念头的,于是打电话到报社查询,报社告诉她那篇文章寄出的地址,艾黎猜到是科尔所写。于是,艾黎一手导演了刚才那一幕,让妈妈从烛光里走出来,使科尔自己幡然悔悟:世上珍贵的不是什么富足的物质生活,而是一旦失去,就很难找回来的母子亲情!

故事评价

这个故事通过科尔一家的生活困境,展现了家庭温情与亲情的力量。科尔为了家庭的生计,不得不重操旧业,而他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,竟然想出了以骨灰制作蜡烛的荒诞想法。这个故事深刻揭示了家庭中相互扶持、牺牲与理解的重要性。科尔在自责与愧疚中编造了一个关于骨灰蜡烛的传说,企图让母亲安心离去,却意外地让故事成真,让母亲的形象在蜡烛中显现。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,又感人至深,让人体会到亲情的可贵。故事结尾,科尔悔过自新,母亲也重获新生,家庭重归和谐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富足,而是精神上的满足,是家庭中那份无私的亲情。它既是对家庭的赞美,也是对人性的呼唤,让人深思。

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,如有不妥请告知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。

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,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:ra216@qq.com

相关推荐

  • 西门之祸

    在我小的时候,和我们家有两家之隔的是一户姓吴的人家。由于户主比我的爸爸年纪大好多,所以我按辈分喊他吴大爷。吴大爷和吴大娘都是山东人,祖上都是闯关东的时候过...
    短篇怪谈 2022-03-06 3
  • 图书馆鬼话

    夏日的夜晚,闷热得如蒸笼般,让人无法忍受。学校太抠门,宿舍竟然不舍得开空调。平日里不爱学习的家伙们都一个劲地往图书馆跑,一时之间图书馆人头涌动,没办法谁叫只...
    短篇怪谈 2022-02-22 51
  • 学校的塑像

    那是雨上大学的时候。学校的花园里有一尊塑像。是原先校长的。校长死了很多年了。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受了迫害。传说是在花园的树上自杀了。雨很好奇。他对这些灵...
    短篇怪谈 2022-03-02 116
  • 聊斋之蜡人

    山原是盛产草药的,可有人发现山石是上好的石料,于是就在山下建了一个石料厂。初建厂时人手紧张,四处招兵买马。蜡人就是那个时候来石料厂的。那时蜡人才三十多岁,...
    短篇怪谈 2022-03-05 3
  • 旅游遭遇之报应

    一连两个多月的加班已经彻底掏空每个员工的身心,疲劳为我们的仪容画上了两个明显的圈圈,终于这个项目要告一段落。公司为了犒劳大家长久以来的辛劳决定放个假,集体...
    短篇怪谈 2022-06-20 128
发布评论
收藏文章
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,是否删除
取消
确定
图片正在上传,请稍后...
评论内容为空!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