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阅读云中古都全集
所在位置:鬼事集 >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> 云中古都 > 浏览文章

第三章 云中古都 凶石

【云中古都】 天下霸唱 2024年03月27日 字体:
  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欲将西湖比西子,浓妆淡抹总相宜。

  几句闲词道罢,却说杭州旧时为南宋都城,湖光山色,天下无双,江南寺庙最多,除了城外飞来峰灵隐寺香火最盛,城里还有一座天承古寺,寺旁是好大一片宅邸,以泉石花木等园景着称,主家位极人臣,显赫临时,但后来获罪被诛,落得满门抄斩,此后宅邸几易其主,居者皆不得安宁,数十年后已是荆棘杂草丛生,蓬高没人,墙壁坍塌,变成了无主的荒宅。

  当时有个姓易的儒生,闲游路过此地,听闻此宅昔时曾为宰相故居,就请隔壁一位看花叟引路,到荒宅破园中仰视怀古,逐次看了楼阙遗迹,不免感触万千,一起行到后宅,见池畔杂草中有块外形奇特的石头,重不过数十斤,结构灵奇,大小不一的孔窍多达百余个,外观黏满了枯苔,色如铁锈。

  儒生对这块石头爱不释手,看上去可能是块太湖石,这种奇石讲究的是“瘦、皱、漏、透”,窟窿皱摺越多,越有观赏价值,便打算带回去做成盆景,届时约请宾朋挚友赏玩,没准还能被贵人相中,售以高价。

  看花叟见儒生想把石头带走,忙告诉他说:“此为凶石,留之不祥,你照旧赶快扔下它为妙。”

  儒生摇头不信,觉得老叟只不过是个摆弄花草的匠人,斗大的大字也熟悉不了一筐,根本不懂浏览奇石,何况一块石头,怎有吉凶之分,更谈不上关乎人事。

  儒生故意虚伪见识,就对着看花叟侃侃而谈,声称我们读书人可以在石头中看到寰宇的缩影,这是凭借面前目今的景物,仰观俯察,发现山林丘璧,而神游物外,依靠情怀。你瞧这奇石呈现出的山岳和洞穴,是归隐山林的象征或出世的依靠,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道家或禅宗的观念;石身坚润的质地和敲击发出的清越之音,则是儒家道德精神的化身。

  看花叟沉下脸来说:“后生休逞口舌之快,老朽虽不及你读的书多,但常年住在这附近,阅此宅兴衰久矣,现在年老体衰,更是与世无争,怎会用虚言证你?你且少安毋躁,先把石头倒置在墙下,然后退开十步,细心看看此石是何外形。”

  儒生将信将疑,放下石头,后退了十步,定睛观瞧,石上除了孔窍浩繁,也看不出有什么怪异之状,笑斥老叟做耍了,这打趣开得很没意思。

  看花叟却说道:“你再退十步看看。”

  儒生见看花叟神色谨慎,不像是在说笑,只好再退开十步,内心暗骂道:“我真是信了你的邪……”可等他举目往那块石头上一看,顿时惊得面如土色。

  儒生退到二十步开外,看清石头上呈现出的轮廓外形,心中骇异万分,想不到这块石头竟如此可怕,他默不作声,半晌做声不得,好一阵才问出一句话来:“这东西到底是个什么?”

  看花叟对儒生说:“却要问问你本身,刚才究竟瞧见了什么?”

  儒生定了定神,奇道:“我看那石头上孔窍密布,却像很多张死人脸一样平常,面目历历可辨,莫非这些洞穴都是骷髅骨上的窟窿?”

  看花叟颔首称是,这块石头,乃是许多骷髅头骨黏结而成,死人头颅堆积在地下,历时千年,枯骨渐渐黏化为石,与其说是石,倒不如说是骨,或称骨石恰当,不知是从哪个万人坑里取出来的,跟传统观赏石十分相似。尽管体量较小,但孔窍洞穴许多,能够小中见大,而且质地特别很是坚密,皮壳苍老润泽。若在近处观瞧,俨然是块通透的灵石,不仅形瘦皱多、风骨嶙峋,也极俱出尘之姿,纹路犹如闲云流转,意趣孤逸幽深,但只有站在远处细心端详,才会分辨出死人的骷髅外形,它又哪里是什么太湖石了。

  看花叟又说,这东西还有个奇异之处,谁家珍藏了此石,它就能预兆宅中凶相,假如要死人了,孔窍中必有血泪流出,如折幼丁,则流污水。这宅邱最初的主人对此物很是迷信,他购得骨石之际,正值富贵鼎盛,放在宅中观察征兆,不测发现石窍滴血,不久老太爷归天,大伙以为恶兆己验,便放下心来。谁知三天之后,骨石诸窍各穴一同出血,漫溢不止,家里连男带女上百口人,总不可能一齐死掉,因此皆不知是何妖异,谁知过了没几天,主家受奸臣陷害,被歪曲暗图谋反,效果朝廷降罪下来,也不分良贱,把这满门男女老少,总计一百多口,悉数押到街心开刀问斩。此后宅邸几易其主,每换一个主人,骨石便显出恶兆,每家都得不了好。

  看花叟说:“这些事,都是老朽历年来亲眼所见,实在是邪得厉害,不可不谓之奇异,可见不是石能预示吉凶,而是这块石头能给人带来厄运,我见你年纪轻轻,是个一表人才的读书相公,往后前途不可限量,不忍遮盖不说,故此如实相告,劝你这后生不要引火烧身。”

  儒生听罢大惊,哪里还敢把这块石头带回家去,就地弃于池中,对那看花叟千恩万谢,这正是“闻言早觅回头岸,免却风波一场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