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阅读云中古都全集
所在位置:鬼事集 >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> 云中古都 > 浏览文章

第三章 云中古都 宝镜降妖

【云中古都】 天下霸唱 2024年03月27日 字体:
  据说四千多年曩昔,黄帝曾经锻铸过十五面古镜。这十五面古镜之上,都刻有四象八卦及十二辰位。而且每个古镜背面,都有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圣兽围在四方,中心位置伏着一只麒麟。

  十五面古镜按照镜面横向宽度区分大小,最大的一壁,横径有一尺五寸,然后依次向下排列,最小的横径只有一寸之长。传闻这十五面古镜,每一壁都具有降妖除魔的作用。后来遗落世间,全都不知去向了,只有几个怪谈流传至今。

  唐代的时侯,长安城中住着一户殷商,偶然中得到一壁古老的铜镜,他把这面古镜放置在本身屋中,打算天天出门前在镜前整顿衣冠一番,无非是附庸风雅,练习斯文模样。

  这天殷商和往常一样,正在镜前端照,突然听见门外一声脆响,他猛地一惊,回过头去观看,只见一个侍女瘫坐在门外,地上散落着摔碎的茶杯碎片。

  殷商觉得很新鲜,怎么无缘无故摔倒了?他想要把侍女扶起来,谁知刚走出门口,侍女便勉强起身,双膝跪在地上连连磕头,一边磕一边说道:“老爷,这个房间中奴婢不敢进来,屋内这古镜只要照我一下,我就会当场死去。”

  殷商对她说的话极为不解,于是问道:“府内奴仆来我屋中,行走镜前都平安无事,为何唯独你会死去?而且见你模样也不像是我府内之人,你到底是谁?”侍女回答:“奴婢刚刚进府不到半日,原先居住在城外,后来被一贼人拐骗至此,卖到府上做了女仆。”殷商听罢,从屋内拿出宝镜对着侍女说道:“那你为何会惧怕此镜?难道你是妖怪不成?”侍女见殷商把古镜对着本身,马上向后退了数步,把头紧紧贴在地上,不敢直视镜面,而且浑身瑟瑟发抖。殷商见她这般模样,便越发地嫌疑起来,随即加紧盘问。

  侍女无奈,只好说出了实情:“奴婢其实是城外古松之下的一只千年老狸,假如被这宝镜一照,就会打回本相,一命呜呼。请老爷先把宝镜收起,容我慢慢讲来。”

  殷商又是惊讶又是骇异,他夷由了片刻,覃思:“这妖狐惧怕我手中宝镜,且听她有何说辞,言罢我再制伏她也不迟。”他暗中把古镜握在身后,预备如有意外,便掏出来制住这千年古狸。

  侍女说道:“奴婢修炼千年才得人形。起初刚为人形之时,一日路经河边,不慎失足落入河中,幸而被一农户所救。他们不但救我性命,还让我在其家中调养身体,供我吃穿,就彷佛亲生怙恃一样平常。侍我身体痊愈,便拜了他们做义父义母。但没过多久,我便被一贼人拐骗,带进了城中。那贼人不仅对我又打又骂,还将我卖到了府中为奴。老爷手中所持宝镜乃是黄帝所铸,昔时黄帝共铸了十五面降妖除魔的宝镜,从古遗落各地深山古墓,皆已不知去向。看老爷手中宝镜的形制,应该是其中的第九面。我若被此镜一照,定会被打回本相,死于非命。”

  殷商听得心软了,可仍不敢大意,继承问道:“你既是千年古狸,转变人形入世,难道不会害人吗?”

  侍女回答说:“我已经幻化为人形,只想好好做人,不做那些为非作歹之事。而且先前义父义母教诲,要知仁义、行德善,至今铭记于心。但狸化为人,乃是违反天道,逆类而存,为神明所不容。我自知罪孽深重,当以死赎罪。”

  殷商见其说出这般话,更是心生同情,说道:“既然你已坦诚相告,我也不好为难你。今日放你一条生路,速速离去吧!”

  侍女言道:“多谢老爷不杀之恩,虽肝脑涂地,也无以为报。但适才奴婢已经被宝镜照破,命不久矣,而且转变为人的这段时日,也已经风俗了人间的生活,不愿再变回本相死于荒野了。请老爷把宝镜收回屋内,我只想在余下的时间里,饮酒起舞,尽一生之欢,则死而无憾了。”

  殷商游移了片刻,说道:“我将宝镜放回屋中,你岂不是可以趁此机会抱头鼠窜了吗?”侍女笑道:“老爷先前不是已经放我逃生去了吗,我既然已经回绝了老爷,便不会再趁此机会逃脱。而且奴婢刚才已说,宝镜已然将我照破,命不久矣,逃跑又有何用?只想尽情欢愉一番,享尽人生之乐再以死赎罪。”

  殷商见侍女心意已决,便回屋把古镜放了起来,又在厅堂之上摆设宴席,叫来了几个胆大的同伙共同作陪。席间,那侍女与众人畅饮一番,喝得酩酊大醉。只见她步履蹒跚地走到堂前,翻然起舞,边舞边放声而歌。在座众人随着她的曲调同声应和,宾主皆是如痴如醉。侍女舞罢一曲,跪在地上又向宾主拜了三拜,忽然变回狸身,倦伏在地而死。

  又道旧时江南一带,有一个毗陵县,其县令家里珍藏着一壁祖传宝镜。传闻这面古镜,镜面纹路有如水波一样平常,而且有“除妖辟邪、解人疾病”之奇能。

  一天夜里,县令正在房中熟睡,突然听寝室外传来一阵女子的饮泣声。他立刻穿上衣服,下床出外巡视。走到厅堂,他忽然发现,原来这饮泣声,是从宝镜之中传出来的。就在他感到吃惊的同时,镜子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女子的身影。这女子相貌秀美,身穿一件红色长服,头插一只金色玉簪,徐徐从镜中走出。

  县令见这女子从镜中走了出来,吓得后退数步,问道:“你是何人?为何会从镜中而出?”

  那女子说道:“你不必害怕,我乃是这镜中精灵,名叫赤夕。只因县城之外,有一村落被妖怪所害,全村老小都命在夙夜迟早。我忧心众生惨死,故而饮泣。”

  县令听罢此言,甚是迷惑,便问道:“据我所知,县城周边百姓,全都丰衣足食,平安无事,哪里有什么妖怪作祟?”

  女子说道:“此村在离县不远五十里处。村中有一株千年枣树,足稀有丈之宽。树内居住着一条怪蟒。此蟒身上具有奇毒,居于树中天长日久,树上所效果实皆被其腐蚀。村中百姓不知怪蟒所在,争相摘枣食之。吃完自会身中剧毒,纵然华陀再世,也不能治愈,唯有一死而已。现在我在你面前表现本相,就是想让你持我而去,救百姓于苦难,设法诛杀怪蟒,以绝妖孽。”

  县令闻言大惊:“请问仙子,下官该当如何去做?”

  镜中女子说:“你只需将古镜带在身边,怪蟒就不会加害于你。见到身中剧毒的村民,你只要将镜面对其腹部照去,不消片刻,所中之毒便会化解。侍你把村中百姓身上剧毒全都消灭完毕,就把古镜悬在那棵千年枣树之上,等一夜过后,再去将古镜取下,届时我自会将怪蟒诛杀。”

  县令听完女子所说,即刻俯首作揖,许诺了此事。女子见县令已经答应,便转过头去,陷入铜镜消散不见了。

  这时县令蓦地惊醒,才意识到原来本身刚才是做了一个梦,但梦中所见就如亲身经历一样平常。他坐在床上思虑了很久,决定按照梦中女子所说,带上古镜前去那片村落看看。转天清早,他早夙起身穿戴划一,叫了几名县吏随行,带上古镜便出发了。

  按照镜中女子的吩咐,县令等一行人很快就找到了那个村落。进村之后,县令见村中一片萧疏,人迹稀落。每家每户之中,少则一人中毒,多则举家老小悉数中毒。村民们躺在床上,一个个面无人色,眼窝向内深陷、口鼻内都是黑紫色的淤血,简直和僵尸一个模样。

  村子里的惨状使县令触目惊心,他赶快掏出古镜,按照那女子所教的办法,逐个为村民们化解体内之毒。忙碌了整整一天,村民们逐步苏醒过来转危为安,而且每小我的体肤都恢复了原有的血色,不见了刚看见时的铁青一样平常。

  村民们慢慢恢复了体力,纷纷对着县令说道:“适才看见老爷走进屋中,从身上掏出一轮明月相照。月光所照之处,宛如彷佛清泉抚体,冷彻脾脏。”就这洋到了晚上,村子里中毒的居民,都被县令用古镜所救。

  这时,县令想起那女子曾经说过,等救活了村中百姓,还要设法诛杀大树里的怪蟒,他问明枣树方位,当即前去将古镜悬挂在树上。因为天气已黑,他未便折返回城,所以就在村中临时住了下来。

  时至深夜时分,忽听表面雷声如炸,不绝于耳,县令急忙起身从窗外望去。只见窗外暴风骤起,大雨瓢泼,从天上劈下了一道道闪电围在枣树四周,忽上忽下,忽明忽暗,就彷佛要把那棵枣树从中击穿了一样,满村皆骇。

  等到天明,大伙壮着胆子出门观看,赫然发现有一条大蟒倒在树边。这条怪蟒浑身紫色鳞甲,阳光一照,泛出异彩光亮。青绿色的三角形蟒头上,长着一对白玉一样平常的角,头顶处清晰可见一个“王”字。蟒身伤口无数,血流不止,触之不动,气早绝矣。

  县令立即饬令手下人和一众村民,把巨蟒拖出村子,点起火堆加以焚烧,腥臭传达数十里开外。

  县令又把古镜从树上取下,突然看见这枣树中心已经被雷电劈出了一个大洞,就命村民把树挖开,发现这洞穴自地下而出,延长至树心部位,入地颇深,难测其底;洞中还有大蟒爬行过的痕迹。他随即命人把枣树连根砍去,又用土壤把洞穴填平夯实,自此,便在没有出现蟒蛇为祸村民的事情。

  据传毗陵县令家中的古镜,也是黄帝所铸的十五面铜镜其中之一,后来某一天风雨大作,镜在匣中呜呜而鸣,县令打开木匣察看,就见一道白光射出来,须臾间消散在了半空,只剩下那木头匣子一无所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