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菁是一种药。我在许多书上都看见过描写这种药物的蛛丝马迹。可是不同的书籍记载,对这种药物的名称都不同等。有叫血璓的,也有叫髓精的。。。。。。好多种说法.
我当初对这新鲜的药物感爱好在于,发现无论哪个书籍记载,这种药是能治百病的。什么病都能治。能把病入膏肓的人治疗痊愈,并且是妙手回春。我发现这种药,用血菁的次数最多,有两种书籍都用这个名词。其他的名字都不一样,八门五花,不一而足。
为了叙述方便,我就用血菁来命名这个新鲜的药物。
血菁这种药物,越老的书籍,就记载的越少。而且发现血菁的来源,是完全靠无意得来的。可是唐宋之后,就多一点了,来源就是人为的了。
血菁这种药物,是来自于人体。但是既不是人中黄,也不是人体的毛发,和结石,这些东西在《本草》上都有记载。血菁不在《本草》上。
甚至血菁根本就没有被正统的中医承认。只是在中医之外的历史记载上,无意提起。
我看见一个史书上,写的就是一个大夫,本事平平,但是忽然就药到病除,活人无数。后来就提及到,他是偶然中碰到了血菁。但那本书没写他怎么得到血菁的。
血菁到底是什么东西,我是在另外的书上看到的。
年龄没到14岁的女童。头顶长一个脓包,并且治不好。这种脓包是红色的。这个女童,只会有两种终局:要么病死;要么被懂行的大夫发现,养成血菁,但血菁成就之时,也是女童毙命的时刻。
大夫是不会把这种意图告诉女童家人的,这时候,大夫会用尽统统办法来治疗女童,当然是病人家属眼中的看法。由于大夫会用各种名贵的药物,毫不小气的给女童治病。鹿茸熊胆人参都稀少平凡,若是自己就藏有极品药物的富裕大夫,会用成人型的何首乌、白色的虫草、千年人参开喂养女童。女童的家人若是通俗人家,或是贫困人家,当然会感激不尽。由于大夫不会向他们收取任何钱财,完全免费的为女童治病。
其实,大夫用的这些药物,都是为了供养女童头顶的那个红色脓包。
于是女童的家属,会眼睁睁的看着女童一天比一天瘦弱,精神越来越差。但也能看见大夫更加的使用名贵药物来治疗本身的女儿。他们想不到大夫的药物并不是用来治疗病情的,而是拿来供养女童头顶的脓包的。那个脓包如今还不能称作血菁,它还早,还没成为制品。血菁的制品最终是要把女童生命的精华都掠取的。
女童家属会欣喜的看到,女童头顶的脓包会变的越来越小,虽然颜色越来越红,但逐步缩小。他们会以为是大夫治疗的结果。大夫也很喜悦,由于这说明这个脓包的确是血菁的胚子,血菁成熟的时候,会缩小成珍珠大小。
养制血菁的时间没有固定的,有可能三个月,有可能半年,大概一年,或是更长。但是到最后,女童会瘦弱的如同骷髅一样平常,她身体的精华,都蕴蓄到了头顶那个小小的脓包上。
终于到了最后,女童终究不治,这是在大夫的掌控之中的。大夫不会忸怩,由于长了女童百汇穴长了这种脓包,是绝对治不好的。无论养不养成血菁,女童都只有死路一条,我估计那个长在头顶的脓包,其实是一种肿瘤。血菁养成之时,大夫会警惕翼翼的用银刀把血菁剜下。珍藏起来。
因为创口很小,并不流血。再加上家属对大夫的信赖,不会有什么嫌疑。当然这一点书上没讲,是我本身猜的。
我不知道昔时古时候的中医是如何分辨,这种脓包是良性脓疮,照旧无法医治的肿瘤,这是当代医学的概念。我想他们一定能区分的。所以大夫绝对不有道德上愧疚。女童反正是必死,何不让血菁养成,治疗无数其他的病人呢。
书上说,血菁的疗效特别很是牛逼,彷佛是西晋的一个什么州牧(我太懒了,懒得去去查我昔时看的书,我刚才百度了一下,没找到那本书。所以也想不起那个州牧姓什么了),肚子里长了一个东西,肚皮胀的老大,大夫使用了奇药血菁,只刮了些许粉末,很少一点,用酒递服,顷刻太守的腹内隆隆作响,不一会,就要如厕。排出脓血。一如寻常。
还有一则记载,也是说清朝某戍边的游击,剿匪时手臂中了流失,筋骨俱折,刚好碰到一名医,用了某珍珠样物事,刮下少许,敷在伤患出,两日内恢复如初,挽弓舞刀,无所滞涩。
唐宋后,血菁的记载就更多了。我在想,是不是忽然得头顶肿瘤的女童变多了。后来才隐隐发现,专门有名门王谢,在民间搜寻穷苦人家的女孩,先用某种方法,让女童头顶受点小伤,按照现在的医学观点,就是让那个伤口感染生疮。然后用各种大补的药物,喂给女童吃。然后女童的头顶也会长出血菁。彷佛唐末崔家一个分支,也一个王谢了,由于在家中饲养女童太多,被治罪。书中只是说崔家饲养女童多病死,不知用何术。我就大致晓畅,是拿来养血菁了。
不知道人为的血菁和天生的血菁,结果是否雷同。我就探问不到了。
如今这种做法,在正规的中医,已经失传,但我隐隐的在一些现代小说里,还能看到描写血菁的片段。只是名字变了。